■ 娄立峰
道真自治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试行“五变”举措,有效破解老旧小区改造“五难”问题,推动全县20个老旧小区破“旧”立“新”实现华丽嬗变。
一、“变”独奏为合唱,“破”部门“联动难”
针对各部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问题,道真县采取高位推动、组建专班、健全组织体系等方式,有效凝聚各方合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一)高位推动强引领。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架构,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共召开专题会议48次,实地办公94次,解决矛盾问题194个,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二)组建专班强合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整合住建、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力量,组建老旧小区工作攻坚专班,
下设技术、群工、改造等3个工作小组,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充分凝聚有序、有效的工作合力。
(三)完善机制强保障。建立“项目党建指导员”制度,党建指导员全程参与改造施工,并在施工中根据百姓合理诉求及时微调设计方案。实行工程款支付与工程进度挂钩,每季度按实际完成工程造价的75%支付工程款,有效调动建设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一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每月一督查”机制,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和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倒逼部门加大工作力度。
二、“变”看客为主角,“破”群众“参与难”
针对居民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持怀疑观望态度,道真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群众全程知情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获得了群众支持。
(一)了解意愿摸实情。坚持县委主导、部门主导、镇街主抓,充分发挥镇街、社区党组织作用,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小组,发放调查问卷20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8000余份,召开业主代表大会16场800余人次,全面摸清群众改造意愿及具体需求。
(二)征求意见广纳言。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及群众改造意愿,因地制宜拟定初步改造方案3套,通过召开专题会议24次、群众代表大会45次,广泛收集“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等建议意见180条,采纳建设性意见50条,全面修改完善3套方案后向群众社会公示,供居民群众自主“点单”。
(三)全面参与聚合力。从各社区在职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代表中选取20人,成立民意调查、政策宣传、矛盾化解3个工作队,全程参与组织发动和项目实施,实现小区征求意见、业主同意改造、群众支持改造“三个100%”。
三、“变”独担为共担,“破”资金“筹措难”
针对县财政家底薄弱,无力承担全部改造资金的状况,道真县实行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社会参与、居民共担的多元投入机制,全力破解改造资金筹集难问题。
(一)向上争取拨一点。聚焦中央和省、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精心做好项目编制,抢抓机遇、主动汇报,先后争取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1.85亿元。
(二)盘活资源筹一点。将老旧小区改造中闲置资产变为资本,赋予经营权,吸引社会投资老旧小区改造,减轻财政压力。如,道真交旅投公司在承担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后,由政府授权其在老旧小区改造后闲置的土地上投资1000万元,重新规划建设5个停车场1006个车位、安装充电桩20余个,由其自主经营获利,有效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老旧小区改造。
(三)群众参与出一点。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共治共享机制,采取屋顶改造由居民住户自行负责,电梯和门禁系统的安装由县级政府补助50%、居民住户自筹50%的方式,发动群众筹集资金5300余万元。县政府小区通过居民自主商议,2-3层、4-5层、6-7层分别承担电梯建设费用中居民自筹部分的20%、35%、45%,累积自筹资金34万元加装了电梯。
四、“变”强拆为自拆,“破”两违“拆除难”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容易造成矛盾频发的问题,道真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拆一批、宣传动员群众拆一批、多方协作联动拆一批的方式,仅用30天就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288户306处“两违”建筑拆除任务。
(一)党员干部带头拆一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个社区对包保片区的“两违”建(构)筑物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排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表率,率先自主拆除。全县党员干部带头自主拆除“两违”建(构)筑物面积约25900平方米,占总拆除任务的37%。
(二)宣传动员群众拆一批。做好“两违”建构(筑)物调查取证、资料收集和法律界定相关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宣传“两违”建构(筑)物安全隐患和社会危害,积极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确保“拆违不拆心”。全县群众自愿拆除“两违”建(构)筑物面积约33600平方米,占总拆除任务的48%。
(三)多方协作联动拆一批。针对剩下的极少数“钉子户”,住建、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下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通知书,责令当事人自行整改拆除。对极个别整改期限内不按要求拆除的,再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强制拆除。
五、“变”单管为共治,“破”后续“管理难”
针对老旧小区面大、人多、范围广,治理力量弱等问题,道真县积极实施网格化、智能化、自主化的共同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改造成果后续管理难题。
(一)网格化治理。以城市路网、成型小区、居民楼栋为单位,将县城划分为大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三级“网格党建”体系。结合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参与老旧小区治理工作,按照“一长四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监督员)标准,建立网格管理队伍,负责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重点事项报告和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并将其履职情况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等参考依据。
(二)智能化安防。通过安装改造老旧小区视频监控150个、人脸识别系统和入侵报警等安全防范系统15套,搭建人工智能应用与信息化平台,对出入口人员人脸数据、出入影像、出入活动轨迹等信息实行动态采集、动态管理,有效提高小区安防水平。
(三)自主化管理。推出“红色物业”体系,用好党建这根“红线”把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社会组织、机关党组织等多元主指导成立小区业委会112个,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16支,充分激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人翁精神,营造了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贵州茅台集团生态环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