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蓝领发明家”———崔立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蓝领发明家”——崔立军 崔立军(右一)在讲解模拟防爆开关内部电路工作原理.JPG

崔立军(右一)在讲解模拟防爆开关内部电路工作原理。 

     ■ 李继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出自《出师表》的名言,是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阴湾煤矿技术大师崔立军的座右铭。他每天都穿着工装忙碌在创新岗位上,被职工称为“蓝领发明家”。

    别看崔立军只有初中学历,靠勤奋自学,在矿山的锤炼下,从一名采煤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的技能大师;没有专业指导,仅自己凭刻苦钻研,集多项发明专利于一身,实现组合开关模块、变频器等高端设备自主维修,为所在煤矿节省资金投入达数百万元……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齐鲁工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他桃李满园,传道授业,带领工匠团队,“结出”累累硕果。

从采煤工到“发明家”

    一次突发的工友受伤事件,让崔立军有了搞发明创新的念头。1999年9月,一次设备检修中,现场作业的一名电工在检修磁力开关时,被电弧灼伤,手指脱皮。

    在为工友揪心之余,崔立军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设计一种磁力开关模型,让兄弟们知道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工友就不再受伤了。

    虽然没有经验,甚至身边的工友也不理解,但倔强的崔立军还是决定试一试:不懂理论,他就缠着技术员要学习;没有配件,他就到废品堆里寻找,没有加工场所,他就找在机厂工作的同学帮忙。一次不成功,他就反复试验。设计、加工、改进……经过数十次的修改试验,“磁力开关模型”制作完成。

    当崔立军带着模型,出现在工友中间时,全队都沸腾了。这个模型在培训中大放异彩,工友称赞,领导肯定,还被推荐参加集团公司科技大会,被评为三等奖。这次发明,让崔立军尝到创新的乐趣。随后,崔立军又成功研制出与之相配合的“组合开关模型”“煤机遥控手柄模型”等。

    “使用这两项模型,可以将电工培训时间从以前24个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谈起这两项发明,当时矿技术负责人邓新刚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一脸兴奋:在当年的肥矿集团技术比武中,正是这两项模型教学下,为参赛选手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从而让白庄煤矿一举包揽前三名。

    感受到创新乐趣的崔立军,从此与技术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难题攻克的多了,创新就更有了底气。他先后研制改造综采机遥控手柄,综采集控馈电开关等多个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为矿井节约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又为检修维护节约宝贵的时间。

“发明家”的华丽转身

    2021年6月初,崔立军在白庄煤矿内部退养后,应聘到三十工程处阴湾项目部,该矿给他专家级待遇,每月享有3000元津贴。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重新燃起工作的热情。他用自己累积的雄厚的技术储备,为企业排忧解难。一项项创新成果井喷式地爆发出来,他说:有梦想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在新环境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创新发明的大道上”。

    2021年9月,针对机电系统变频器普遍存在的故障率高、维护过于频繁的问题,崔立军主动请缨,研发新的变频整流器。经过近三个月,100余次的反复实验,变频整流器研发成功。该装置确保前端电流稳定,确保了变频器运行稳定。崔立军结合变频器容易坏、检修难,设计制作了一套变频接触器检验仪,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成为检修人喜爱的“检修神器”。新工艺颠覆了沿用多年的传统工艺,维修时间由原来的8个小时跨越式地缩短到2小时。

    一次,综掘机的电控坏了,设备供货方派专家来鉴定。维修费报价是11万元,需返厂维修。考虑到维修成本较高又耽误生产,项目上把维修的任务安排给崔立军。崔立军通过静态排查和低压测试,最终找到了“病源”,他从旧电气设备上拆下来一个同功能零件换上 ,就这样,没花一分钱,这台电控设备又能正常使用了。

    经过崔立军的这次检修,领导开始思索:阴湾煤矿是座机械化、现代化的矿井,每年的电气设备维修费很高,如何发挥崔立军的作用呢?

    于是,该矿成立了以崔立军命名的电控创新工作室,选9名“弱电能手”,拜崔立军为老师。崔立军带着徒弟们,各用其长 ,联合攻关,成绩斐然。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及时处理重大疑难故障10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0条,累计创效300多万元。

手持玫瑰育新人

    崔立军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燃烧自己,把自己变成工友能力“倍增器”,用自己的技术和作风影响带动他人,传技术真心实意,传思想传品德一片赤诚。

    崔立军像烛光一样照亮他人。每次处理好煤机故障,都要做一个案例,把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随时记录下来,举一反三,寻找故障处理改进的方法。他通过摸索,总结出采煤机故障“立军排除法”,能快速找出煤机故障的原因,为排除故障、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当设备厂家来矿时,崔立军邀请专家到创新工作室指导 ,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厂方,让厂家专家把检修知识传授给他。常来常往,彼此建立了技术交流的平台,取得18项创新成果。

    崔立军每周二下午,都会在创新工作室,准时开课。将自己总结的“立军排除法”等独门绝技,传授给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刮板运输机司机,让更多的人都拥有“绝活”。这些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了,遇到设备出现“症状”,能马上解决,减少“抢修”次数,提高了工效。

    崔立军用30年坚守,实现一个目标:让瘫痪的设备“起死回生”,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从跟在师傅身后递螺丝刀的“小电工”,成长为能揽“瓷器活”的“技能大师”。小问题不花钱,大问题花小钱,每年节约百万元,为企业创效他不言贡献;设备故障敢于攻关,电器问题手到擒来,主动攻坚克难他不求回报;依托工作室,创建了“立军微课堂”,吸纳473名机电专业“粉丝”。崔立军定期总结发布“电控维修攻略”,倾囊相授他毫无保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崔立军带领22名创新骨干先后完成多项技改、修旧利废。其中有十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在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提高机电效率做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