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德阳“税力量”为新能源新材料注入“新动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德阳市税务局坚决落实全市“拼经济、搞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确保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德阳精准落地,通过“百名税官服务千家企业”,持续不断将“税动能”注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税务助力“拼”出一流产品

    石墨烯被称作“新材料之王”,广泛用于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能源储存等行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绿色环保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

    位于旌阳的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从事石墨烯及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新型碳材料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研发生产一度面临困境,资金链吃紧,新产品研发步伐放缓。

    “疫情的散发、反复,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我们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石墨烯的产业化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大投入的过程,资金和精力投入进去,不能及时见到成效,我们的压力很大。”烯碳科技财务负责人彭丽说。

    自4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德阳税务部门坚持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依托税收大数据全面扫描,实现优惠政策全面精准推送。“税务管家”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现场解决企业退税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帮助企业快享“税惠红包”。

    近期,一笔60余万元的留抵退税款直达烯碳科技公司账户。

    “及时的退税款是摆在账上的红利,便捷的办税体验是背后的隐藏红利。”彭丽说,“目前,这笔退税款已经投入到石墨烯涂层集流体的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以及石墨烯防腐涂料的联合研发中。有税惠红利的支持,相信不久,我们就能开发出品质一流的新产品!”


税惠添力“争”出经济效益

    “飞地”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区域合作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位于德阳绵竹的德阿产业园,地处成渝经济圈、成德绵经济区腹地。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速发展的机遇下,德阿产业园以锂电产业为主导,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引进相关企业十余家。

    四川泛宇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新能源产业链上游企业,该企业正全力进行盐湖提锂的关键材料研发。

    “锰系锂子交换材料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研究投入大,对资金和人才的依赖性很高,企业又处于起步阶段,向金融机构贷款也比较困难。”公司财务负责人余良说。

    当地税务部门了解到企业发展困难后,迅速组织开展“问需问计、实事快办”走访活动,“一企一策”订制个性化服务,辅导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专人跟踪负责的方式,加快退税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速度,确保企业快享税费红利。

    “今年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太及时了,前期我们已经通过投资人投资了1300多万的研发资金,这笔500多万的留抵退税款对缓解资金压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余良在收到留抵退税款后,向税务部门致电表示了感谢。

    在各项税费红利的支持下,目前该公司的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其研发的锂离子记忆交换材料已经试制近百吨,用于合作的西藏盐湖企业年产500吨碳酸锂项目的中试生产,并已成功从盐湖中提取数十吨碳酸锂产品。

    税费优惠给园区诸多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企业有了干事创业的热情,经济也有了可观的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德阿产业园实现工业营业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2.2倍。1-7月,实现税收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长23倍,极大促进了德阳、阿坝两地政府财力增长。


税收服务“干”出时代担当

    拼经济、搞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赢得群众认同的有力抓手,德阳税务部门积极将税收工作融入德阳高质量发展大局,“干”出税务态度,彰显税务担当。

    持续提升收入质效。坚决守住组织收入底线,把组织收入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提升组织收入主观努力程度,挖潜堵漏做到应收尽收,保障组织收入平稳增长。

    高效落实减税降费。不折不扣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涵养税源。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结合“税务管家”模式,实现政策宣传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持续优化完善税费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

    德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沂:“德阳税务部门将锚定拼经济搞建设的奋斗目标,打起十二分精神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德阳经济发展增添强劲税动能,推动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在这场时代大考面前展现税务担当,不负纳税人缴费人期盼。” (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