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王萍 通讯员 何武 敬城)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来赶集。丰收节将至的8、9月份,在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大竹县周家镇八角村,绵延于铜锣山脉的千亩梨园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时光。
相关资料显示,石门梨园地处铜锣山脉中段海拔700-900米的山坡地带,海拔高、温差大等良好的自然条件赋予此地梨果皮薄、多汁、甘甜、爽脆的优良品质。梨园负责人吴长汉告诉记者:“目前种植的3000多亩梨可以称得上是达州乃至整个川东最大的连片梨园。今年春夏雨水较多,目前连续晴好,按亩产2000斤梨儿算,今年保守估计能够收获500多万斤。”
采摘现场,记者看到,金灿灿、白胖胖的各色品种的梨儿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目前,果园雇佣着当地100多位村民轮班采摘。“我们经常来这里做活路,一年到头,修枝、施肥、摘果、除草要做七八个月,一年下来,有两万元以上的现金收入。”八角村村民刘大姐笑着说,“来这里务工,还管一顿午饭。”
虽然今夏是六十年一遇的世界性伏热高温,但鲜梨的诱惑仍然强烈。据介绍,每逢傍晚或周末时分,县城不少市民就会呼朋唤友、自驾上山采摘鲜梨。更有果商慕名而来,一筐一筐地把刚刚下树的梨果搬上皮卡车。这注定是个忙碌的季节,吴长汉一边指挥着村民采摘分类,一边与收购商商量着提货数量和供货时间,忙得不亦乐乎。据统计,这里的梨果主要销往川渝两地各大城市,以及达州周边区县。为满足消费者口味多元化的需求,梨园不断升级改造。“我们主打圆黄梨、黄花梨、丰水梨,也有部分脆冠梨。这些品种皮薄、肉嫩、甜度高,但不利于长期保存,一到成熟旺季,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得厉害,风险随之而来。”
3000多亩、500多万斤,这么大一个体量的梨,怎么才能有效化解经营风险?必须闯出一条精深加工的路子来。“我考虑过传统的水果罐头、梨子汁等加工方向,但这类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吴长汉带领梨园一班人调转方向,到处学习酿造梨酒。经过五年多的实践,道地梨酒产品“雪梨醇”终于面世——“这几年,我们引进法国果酒的专用酵母,以传统酿酒工艺融合现代酿酒技术,雪梨酒的口感越来越醇香绵柔了。”
随同记者走访的八角村村两委负责人朱中伟介绍说:“这片梨园就是一个培训课堂,老吴把大家都带成了种梨高手,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起了梨儿。”
大家都来种梨,会不会同质化,好不好销?“酿造果酒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实际上,从去年起,20%—30%的梨儿已经被我们拿来酿酒。随着酒厂生产规模地不断扩大,今后这片梨园与周边村民所产的鲜梨还不够用,还需要收购其他地方的梨子呢。”
从十年前成立种梨专业合作社,到今天先后吸纳进126户村民入股发展(包括精准扶贫建卡贫困户52户),年分红金额和劳务工资支出近200万元;从当初的梨儿滞销卖不出去,到现在年产梨酒5万多斤,既宜存储、又有风味特产属性,合作单位不断找上门来;从春季赏梨花、夏秋尝梨果,到一年四季观梨山风光、看梨下研学、吃梨家美食、品梨香美酒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吴长汉的千亩梨园正迸发出携手并进、共同致富的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