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的思想及行为的影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宋开荣

1.jpg

●作者为泽东化工集团“战疫功臣”颁发证书。

2.jpg

●作者与泽东化工集团“战疫功臣”合影。 

  去年岁末,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而且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的变化

  第一,健康第一,生命至上。

  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14亿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在较短的时间内致使8万多人住进医院,4000多人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而且到现在仍然威胁着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这场疫情来得急、去得慢绝无仅有,扩散速度之快绝无仅有,传播面之大绝无仅有,对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伤害之大前所未有,对人们心灵与思想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这场疫情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之一就是从反面让人们重新认知生命的价值与健康的意义:健康第一,生命至上!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当下最好,未来可期。

  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它的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快速性、广泛性、持久性、潜在性以及快速致命性等,这是区别于其他疾病(包括癌症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显著特点。截至目前,没有一种病毒(包括2003年的SARS病毒)或疾病像它这样能使人大面积、快速度地感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快速死亡。正是因为这一显著特点,也从来没有一种病毒或疾病能像它这样使人恐慌,甚至恐惧,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不可预见的短期内、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就可能很快失去生命,从而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追求、梦想、理想、财富计划、学习计划、生活计划、人生计划、亲情、友情、爱情,甚至还有恨等等,一切在生命归于尘土的那一刻全部化为乌有。

  新冠病毒对人的伤害比“意外事故”对人的伤害更为严重!前者表现为群体性,后者则多表现为个体性(也有少量的群发意外伤害)。二者同样都对人的身体及精神造成伤害,但有重要的区别。“意外事故”由于是瞬间发生对当事人只是肉体的伤害,没有精神上的伤害,当事人亲朋好友的精神上的伤害则主要表现为失去亲人的感觉伤害;而新冠病毒对当事人的伤害不仅表现在肉体上的折磨,而且表现为精神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致使当事人与亲朋好友在治疗甚至死亡之前都不能相见的最为悲情的精神感情伤害。所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精神伤害是惨痛的,不仅对当事人以及当事人的亲朋好友,而且对所有的中国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精神伤害。同时,因为这次疫情对人们的精神伤害,也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当下最好,未来可期。既要为未来谋划,为未来而奋斗,但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活出最好的当下,使当下最好!

  第三,家最温馨,宅最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冠病毒对人的感染与传播,全国实施了长达两个月的封城,特别是湖北武汉,直到4月8日重启(部分解封),6月2日全面解封。此次封城,是最高级别的管控,同时实施了史上最严格的“宅禁足”。“封城”不仅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而且也有效阻断了亲朋好友的往来。“宅禁足”不仅有效阻断了“家人”与外界的接触,尤其是阻断了与病毒的可能接触,而且使家人“宅在一起”,更加增添了“烟火气”,真正体验了“家人”的温馨和“家”的风平浪静的安全港湾的感觉。因为“疫情”,使亲人“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因为“疫情”,使亲人“家”的感觉更浓。因为“疫情”,因为长时间“宅在一起”,相互了解加深了,矛盾化解了,心胸扩展了,亲人们都学会了相互“包容”,学会了相互理解,甚至学会了相互学习,学会了怎样爱这个家、护这个家、建这个家、发展这个家,“宅在一起”比被高档酒店的“隔离”好!“宅在一起”比被白衣执甲守护的“ICU”更好!家人因为有家才更亲,家人因为“宅在一起”情更浓。所以,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又一个重要启示:家最温馨,宅最幸福。

  第四,国是最好的家,党是最好的靠山。

  新冠肺炎疫情是大考。不仅考出了人的个体免疫力,更考出了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能力、治国理政能力,以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当西方一些国家面临大疫迷失方向,拿人民生命作“防火墙”,甚至实施所谓“群体免疫”,大批人群得不到救治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采取有力举措,付出巨大代价,对上至百余岁老人、下至初生婴儿等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党和国家用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精神极大地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中国人民、给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疫情防控的成效充分证明,党和国家能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经过疫情的磨砺,我们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风雨袭来,党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祖国是最安全的大厦、最好的家园。

  二、行为的变化

  正是因为以上几个方面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人们必然产生行为上的变化。

  第一,更加追求健康工作、健康消费、健康生活——追求健康人生。

  健康是王道。所谓健康工作,即追求健康的工作环境、健康的工作方式、健康的工作方法。所谓健康消费,即追求为了健康而进行高质量的消费。所谓健康生活,即生活不仅是满足自己的一般性吃喝玩乐,而是追求所有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等都是从健康出发,一切为了健康!

  这场疫情有个很关键的特点,就是至今没有特效药,人们基本都是靠免疫力跟病毒干。所以疫情之后,提高免疫力就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对工作、生活和消费有了更高的标准追求,有了更好的习惯养成,注重更多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合理饮食,全面营养;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愉悦心情”将成为疫后人们最大的行为规范。

  在疫情中逝去的每一个生命都在提醒我们:健康是一切的根基,健康没了,真的就啥都没了。

  第二,更加追求享乐型工作与享受型生活——追求快乐人生。

  所谓享乐型工作,即工作首先是自己的一种爱好,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一种享乐与享受。工作增强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情趣与水平,同时,自己因工作而更加快乐,工作快乐、快乐工作!

  所谓享受型生活,这是健康生活的升级版,不仅是在健康地生活,而且在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快乐。生活快乐、快乐生活!

  第三,更加追求和谐工作与和睦生活——追求幸福人生。

  所谓和谐工作,即在一定工作环境中的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按照“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总方针,积极主动地去营造一种上下左右都和谐相处的工作氛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提携、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团结互助,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增强和谐,真正做到工作和谐、和谐工作。

  所谓和睦生活,即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营造朋友和睦、邻里和睦、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通过和睦相处,达到“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合家欢乐”,邻里守望相助,朋友“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高尚的生活品质。朋友因和睦而更加亲密、更加稳固;邻里因和睦而更加亲近,更加“唇齿相依”;家人因和睦而更加亲爱,更加同舟共济,更加相濡以沫。

  第四,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感恩党——追求价值人生。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也许是我们经此一“疫”收获的最大感受和行动。我们记得,面对疫情,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科学作出决策,实行高效有力应对。我们记得,关键时刻,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解放军、志愿者等大批人员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冲上一线,无数普通人、海外华人捐钱捐物。我们记得,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重要阶段,党和政府审时度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这些伟大的善举、感人的善行,就是我们付出行动,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感恩党的最大理由。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感恩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这次疫情,使我们深受了一堂主题教育,“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祖国”,“就是要知道怎么样感党恩”。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爱祖国,感党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党的初心、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个人梦融入民族梦之中,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担当尽责,默默奉献,用我们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延伸与结果。以上这些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将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逐渐地对社会产生较大甚至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将会催生若干崭新的工作模式或工作方式,甚至会产生崭新产业业态,更会催生更多崭新的生活模式或生活方式,同时催生出若干崭新的健康消费品,快乐消费品乃至和谐、和睦消费品。这是我国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幸福社会转型的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与结束,尤其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大改变,使得人们通过更加追求健康工作与生活,通过追求享乐工作与生活,更加追求和谐工作与和睦生活,稳步地向全面的幸福工作与幸福生活前进。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是一个从野蛮至文明,直至高级甚或超级文明的演进过程,人民则是一个从贫穷到温饱,到小康,到富裕,再到幸福甚或超级幸福的奋斗过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加快或延缓这些过程,但这次新冠疫情则必将加快这一历史进程。

  让我们共同记住2020年!愿疫情之后,我们都能吸取教训,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让我们真正明白因为失去才更加珍惜,因为珍惜才会改变,因为改变才会有新的人生开始!

  (摄影: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