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山西潞安:唯待春风看牡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新华网 胡可璐 任禹西

1.jpg

●冯国宝接受采访。任禹西/摄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骚客讴歌赞美。在大多数人眼中,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但在一位山西汉子的眼中,牡丹早已突破传统观赏价值,在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都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冯国宝,山西潞安智华公司(以下简称:潞安智华)董事长。2013年,潞安集团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号召,将油用牡丹列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并作为潞安转型发展产业“两桶油”之一。

  一朵牡丹,承载着老乡脱贫致富的希望;一朵牡丹,肩负着三晋乡村振兴的梦想;一朵牡丹,在太行山区真正“花开富贵”。

  农民出身的冯国宝和他的团队,带领当地贫困户,将牡丹种植在上党地区的沟沟壑壑中,所到之处花开烂漫。

  不靠“颜值”靠“实力”

  花可观赏,根可医病,籽可榨油,蕊可做茶,牡丹浑身都是宝。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属木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山间或丘岭中。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从南北朝开始,至今在我国已有1500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的根皮可入药,即中药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全世界共有栽培牡丹品种约2000种,其中100多种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但用于油用牡丹栽培的主要是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冯国宝向记者介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能在一些边际土地上种植,可与经济林等间作,一年种植可连续30年以上收获,对农民来说是一劳永逸的“铁杆庄稼”。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贫瘠、耐高寒,还不需要换茬,能够有效减缓土壤板结沙化,尤其是栽植时不用浇水,成活率达98%以上,特别适合山西这样的干旱缺水地区种植。油用牡丹籽的亩产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冯国宝说。

  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牡丹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牡丹籽中的“油”逐步被开发利用。相关研究证实,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牡丹多糖、植物甾醇、芍药苷、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呈小分子状态,易于被人体吸收。

  2011年3月,牡丹籽油获得原国家卫生部“新资源食品生产许可”,标志着牡丹由单一观赏逐步走向观赏、药用、油用、种苗出口等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综合开发利用之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也明确将油用牡丹列为国家三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对牡丹籽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潞安智华牡丹油厂的洁净车间,新华网采访团队看到,牡丹籽脱壳、压榨等国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着,工人们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在设备前操作。该厂可日均生产牡丹籽油6吨,年产2000吨。牡丹油厂技术负责人段建华告诉我们,该厂按照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管理,采用先进牡丹籽油生产工艺,坚持低温物理压榨,完整保留牡丹籽油中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国内牡丹籽仁壳分离工艺快速发展,让牡丹籽油规模化生产有了更多可能。

  黄土地盛开的“富贵花”

  今年是潞安集团在贫困县大面积推广牡丹种植的第6个年头。再过十几天,山西太行山区、吕梁地区的牡丹种植户将会迎来丰收。

  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地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具有“十年九旱”的特征。土地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农田生态环境脆弱,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冯国宝最初也有困惑:什么样的农业产业项目既能适应山西气候环境,又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通过与国家林业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多次调研论证,他们将牡丹这一图纸上的产业链搬到这片黄土地上。在相关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冯国宝和他的团队开始做组培育苗试验,开展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等研发工作,并将培育出来的油用牡丹苗免费发给农户种植。

  “牡丹种起来并不难,挖坑插苗,跺一脚土,第二天就活了”。说起种牡丹,长治市武乡县魏家窑村的骈效青便滔滔不绝。种牡丹对于像他这样常年从事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说,既轻松又容易有收成。

  在魏家窑村,有将近一半的农户都种了牡丹。“牡丹不需要施太多肥,也不用浇水,打理起来不费劲,荒山野地都可以种,潞安智华还派了技术员指导我们。”骈效青家里种植了2亩油用牡丹,去年牡丹籽收购时获得了2000元的收入。

  “油用牡丹的劳作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每月只需15天,田间管理简单,有老人和妇女的农村家庭适合种。”冯国宝说。

  不过,一些农户也有自己的担心。由于油用牡丹是新兴经济作物,见效周期长,从植株初次落地到收获牡丹籽需要3年时间。这头3年,万一没人收籽了咋办?

  为了给农户吃颗定心丸,潞安集团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进行订单式生产,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服务,结籽后,按照协议向农户收购牡丹籽。潞安还在前三年为对口扶贫县的农户发放种植补贴,成立产业扶贫工作队,让种植户们心里踏踏实实。

  “今年两个月没下雨了,玉米都没有什么收成,就指望牡丹能赚点钱了。如果以后销售情况好的话,我想多种一点牡丹。”望着田里硕大而饱满的果荚,骈效青露出欣慰的笑容,“牡丹适应能力强,易存活,而且不与粮争地。”

  在山西静乐县,潞安集团产业扶贫使当地一万余亩撂荒地重新得到开发利用,带动了11个乡镇42个村601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在武乡县监泽镇行道岭村,73岁的种植户李效先家中只有两口人。2013年,他们在潞安智华的提议下种植了2亩油用牡丹,2018年收获牡丹籽达310公斤,收入6200元,远高于种植玉米的收入。

  “我从小在家里种地,对农民的付出和辛苦深有体会,田地就是他们的饭碗,而他们最关心的是,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冯国宝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油用牡丹种植3年后正常结果,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400斤,按照最低亩产200斤、企业收购价10元/斤收购,亩均最低收入2000元以上。每亩地最低可出油100斤,以每斤200元的低价计算,亩均产值能达到2万元,百万亩产值就能突破200亿元。”

  冯国宝介绍,目前,潞安集团油用牡丹种植总规模达近30万亩,地跨山西全省9个市58个县区,其中包括33个贫困县,惠及约17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育苗总规模达2万余亩,存苗量16亿株以上,占全国育苗总量的一半以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育苗基地。

  像牡丹一样春风吹又生

  当我们谈论转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潞安智华的前身——石圪节矿,曾是中国煤炭工业的荣耀,被誉为“五面红旗”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但如同所有的衰老矿井一样,石圪节在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后,于上个世纪末资源枯竭。

  “石圪节对潞安人的精神塑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石圪节矿最后一任党委书记,冯国宝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面旗帜在新时代重新飘扬?

  石圪节,必须闯出一条新路。

  在煤炭行业去产能浪潮中,石圪节再次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精神,由煤炭开采进军牡丹种植、油品加工,开发现代高效农业,实现“由黑变绿”的蜕变。这无疑是潞安继发展“煤变油”等新兴产业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转型。如今,太行润滑油、牡丹油系列产品已成为潞安集团的“两桶油”,是该集团新兴产业的担当。

  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不仅破解了企业转型难题,同时使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油用牡丹花叶、花蕊可做茶,花粉可加工化妆品、保健品,籽壳可加工药品,果皮可以提炼生产黄酮和牡丹原花色素,果荚可以生产牡丹多糖,籽粕可以生产多糖胶。依托油用牡丹产业链条,潞安集团已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油用牡丹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让牡丹系列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育苗方面,潞安智华已建成长治、临汾两大育苗基地。采用大田、工厂化育苗方式,建立了标准化育苗、种植、品种选育产业链,自主研发了油用牡丹专用的播种机、起苗机和栽苗机,实现大田育苗及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研发方面,潞安智华在加工牡丹籽油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牡丹花茶、牡丹营养粉、牡丹蛋白、膳食纤维、保健食品、高端化妆品、野樱莓系列产品等,并将牡丹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加工成生物肥料及生物菌剂。

  2014年,潞安智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油用牡丹工程中心首家研发基地。

  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潞安油用牡丹基地列为国家油用牡丹产业一体化标准示范区。

  2018年,“油用牡丹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落户潞安。

  油用牡丹产业链涉及多个产业领域,这条路一开始走起来并不容易。在产品开发、营销手段、销售路径等方面,冯国宝都曾遇到过困难。“产品卖出了,农户看到希望了,他就愿意种。目前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冯国宝坦言,现在主要精力就放在研发和销售上,消费者对牡丹籽油的认可度还不高,要进一步挖掘牡丹以及牡丹籽的价值,把研发出的好产品摆在更多货架上。

  今年,牡丹籽油系列产品依托集团的大营销格局,在打开内部市场基础上,还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建立京东商城旗舰店、微店,并与工行E购、建行线上平台、麦德龙中国签订合作协议或购销合同,产品还成功出口美国、韩国等海外市场。

  “韩国、新加坡的考察团队对把牡丹籽油做成日化产品非常感兴趣,因为牡丹籽油呈小分子状,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可以很快被吸收,在日化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下一步双方将探讨进一步合作。”谈到牡丹产业发展前景,冯国宝满怀信心地说。

  只为青山隐隐水迢迢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韧性,是牡丹的品格,而这股子压不倒的韧性同样流淌在潞安人的血液中。

  “石圪节的故事没有落幕,石圪节精神还在。只要努力,就会有新的生路。”冯国宝说,越是困难时期,越能迸发创业创新的激情。

  冯国宝告诉我们,他曾在山坡上见到过一些没能发芽的牡丹,生长环境特别恶劣,等两年后再去看的时候,居然奇迹般地活过来,破土而出了。这是因为它在土地下的根系有旺盛的生命力。无论生长条件多么恶劣,牡丹都要把养分首先输送到果实和种子里,即使植株羸弱也要开花结果。“世人只知牡丹寓意繁荣昌盛、幸福祥和,却不知她的生生不息、百折不挠,这正与中华民族的气节品格相吻合。”

  在与牡丹的朝夕相处中,冯国宝渐渐被牡丹的务实、无私所打动。对于牡丹产业在发展中的各种困境,冯国宝觉得,要一往直前,没什么好顾虑的。“我做了一辈子林业工作,种牡丹就算只是为了保护环境也值得了,起码为家乡的青山绿水做了贡献。”

  如今,油用牡丹种植演化而来的牡丹旅游产业,已经在长治周边县区发展得如火如荼。在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每年“五一”前后都会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观赏牡丹花,每天最高人流量达到2万人次。绿色与花海装扮沟沟梁梁,激活了乡村“美丽经济”。

  油用牡丹的发展,是对我国传统牡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粮油安全、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重大实践。牡丹种植带来的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民俗旅游业等,则成为牡丹产业未来发展的新风口。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冯国宝认为,有经济效益的的绿化才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种植牡丹不仅可以改善水土,绿化青山,美化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收益,是真正立利国利民、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好产业。未来,他要继续深耕牡丹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产量,将牡丹花种在三晋大地的山坡山冈、田间旷野中。